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東省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工作方案的通知



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廣東省建設
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工作方案的通知
粵府函〔2020〕328號
各地級以上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現將《廣東省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工作方案》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執行過程中遇到的問題,請徑向省發展改革委反映?! ?nbsp;
廣東省人民政府
2020年11月3日
廣東省建設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
工作方案
為深入貫徹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黨中央、國務院關于發展數字經濟的戰略部署,加快廣東數字經濟發展,實現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根據《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實施方案》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基本思路。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發展數字經濟的重要指示要求,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有利機遇,堅持問題導向,圍繞要素流通、核心技術產業發展、數字化轉型、數字治理、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等關鍵環節,強化數字經濟創新要素高效配置,充分發揮數據作為數字經濟關鍵生產要素的重要價值,適度超前布局新型基礎設施體系,著力提升數字化生產力,深化5G、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融合應用,大力培育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數字化轉型步伐,探索數字經濟創新發展新思路、新模式、新路徑,總結形成一批可復制推廣的創新發展經驗,引領帶動我國數字經濟加快發展。
(二) 建設原則。
—系統布局、統籌推進。堅持系統思維和戰略思維,按照粵港澳大灣區、深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以及“一核一帶一區”等重大戰略任務部署,統籌推進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工業互聯網等數字經濟領域各類試點示范,系統推進廣東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先行先試、率先發展。突出改革意識,著力打破與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不相適應的體制機制障礙,在數據要素市場培育、核心技術攻關、創新資源國際化配置等方面先行先試、率先突破,為全國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起到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
—數據驅動、激發活力。充分發揮數據作為數字經濟重要生產要素的關鍵核心作用,推動數據要素高效匯聚和有序流動,通過挖掘數據資源價值激發經濟新活力,探索構建以數據驅動為關鍵特征的新經濟形態。
—技術引領、搶占高地。著眼搶占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新高地,前瞻布局前沿引領技術,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促進數據鏈、技術鏈、產業鏈、政策鏈、資金鏈、人才鏈“六鏈融合”,加速集聚引領產業創新發展的高端要素,進一步提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競爭力。
—深度融合、助推轉型。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對經濟社會發展的引領賦能作用,打造全新數字經濟發展生態,促進新技術、新業態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加快經濟社會各領域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步伐,提升數字化生產力。
(三) 主要目標。
通過3年左右的探索實踐,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建設取得明顯成效,把粵港澳大灣區打造成為全球數字經濟發展高地。數字經濟發展規模繼續領先全國,到2022年,全省數字經濟增加值力爭突破6萬億元,占GDP比重超過50%。在數據要素高效配置、數字經濟核心技術攻關等方面實現新突破。數據作為關鍵生產要素的價值進一步顯現。數字經濟發展取得新進展,電子信息制造業營業收入達到5萬億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收入超過1.4萬億元。率先建成支撐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5G基站、窄帶物聯網基站規模保持全國第一,全省一體化、智能化、綠色化數據中心集群初步建成。傳統產業和領域數字化、智能化轉型深入推進。
二、重點任務
(一)建設數字經濟新型基礎設施全國標桿。
1.加速形成高速、泛在、融合的基礎網絡設施。大力推進5G網絡建設,全面建設5G SA(獨立組網)。爭取國家支持,探索打造以1.4GHz頻段為主的全省無線政務專網,擴大700MHz頻段廣電5G網絡在深圳、廣州等地的試驗和建設規模。到2022年,全省累計建成5G基站達22萬個,建成珠三角5G寬帶城市群,實現粵東粵西粵北城市、縣城及中心鎮鎮區5G網絡覆蓋。圍繞重點應用場景提升建設速度、融合深度和應用廣度,打造全國5G區域創新應用高地。根據特殊行業應用需求,建設基于1.8GHz頻段的4G-LTE無線專網,加快5.9GHz頻段車聯網試點推廣。深入推進高水平全光網省建設,全省光纖用戶免費、免申請提速至100M,全面推進新建住宅光纖到戶,推進千兆寬帶進住宅小區、商務樓宇。加快實現全省20戶以上自然村光網全覆蓋,農村用戶光纖普遍提速到100M以上。進一步提升IPv6端到端貫通能力。改造升級工業企業內外部網絡,推動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頂級節點擴容增能和二級節點建設。到2022年,共建成50個以上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累計標識解析注冊量超15億。加快窄帶物聯網(NB-IoT)建設,積極發展低功耗廣域網(LPWAN),深化工業物聯網(IIoT)在工業制造領域的行業應用,推動設備聯網數據采集。到2022年,實現NB-IoT網絡在縣級以上城市主城區普遍覆蓋、珠三角地區深度覆蓋。前瞻布局未來網絡,加快建成廣佛肇量子安全通信示范網,規劃建設粵港澳量子通信骨干網,并實現與國家廣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網絡對接,布局建設量子衛星地面站;積極探索布局新一代通信、衛星互聯網、量子互聯網等未來網絡設施。(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廣電局按職責分工負責)
2.打造協同高效的計算存儲設施集群。加快國家超級計算廣州中心、深圳中心升級改造。支持深圳鵬城“云腦”、珠海橫琴先進智能計算平臺、東莞大科學智能計算平臺等智能超算平臺建設??茖W合理、統籌規劃全省數據中心建設,支持廣州、深圳主要建設低時延類小型或邊緣數據中心,有序推動其他地區建設數據中心集聚區。加快全省直達通信鏈路改造擴容,為優化數據中心空間布局創造條件。引導數據中心向規?;?、一體化、綠色化、智能化方向布局發展。順應計算生態向移動端遷移的重大趨勢變化,抓住交通、金融、電信、能源等行業建設新型數據中心的契機,鼓勵國內領軍企業牽頭推動鯤鵬等創新生態發展,加快完善自主計算產業生態。到2022年,初步構建起涵蓋“超-智-云-邊”的梯次化、高效協同的國家級區域數據中心和智能計算中心集群。(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通信管理局牽頭,省發展改革委、省科技廳、省能源局、有關市政府按職責分工負責)
3.推動傳統基礎設施數字化、智能化升級。推進智能傳感、大數據、云計算、邊緣計算、人工智能、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基礎設施融合發展、集成創新。推動交通、能源、水利、農業、市政、環保、物流、廣播電視網絡等傳統基礎設施“數字+”“智能+”升級,加強傳統基礎設施智能化運行組織和管理方式的創新,在全國率先形成適應數字經濟和智慧社會發展的融合基礎設施體系。(省發展改革委、省工業和信息化廳、省生態環境廳、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省農業農村廳、省商務廳、省能源局、省郵政管理局按職責分工負責)